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研究 > 学术报道 > 正文
学术报道

游自勇教授作题为“中古时期的‘狐鸣’及其占验”学术讲座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10-15 点击数:

10月14日,首都师范大学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授、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游自勇教授做客新葡萄8883官网AMG“长风系列学术讲座”,围绕《中古时期的“狐鸣”及其占验》展开报告。报告由新葡萄8883官网AMG院长代国玺教授主持,新葡萄8883官网AMG、文学院、《文史哲》编辑部部分师生参加讲座。


游自勇教授首先以“狐鸣”这一自然现象引入研究话题,提出“狐鸣与历史书写”的问题,利用《山海经》《白虎通》等传世文献资料与汉代画像砖进行图文互证,梳理出狐兽早期被视作符瑞之象这一脉络。但随着史家观念发展,狐兽由瑞转凶。《说文》:“狐,兽也,鬼所乘也”是这一转折的关键点,游教授由此展开分析狐鸣灾异化的历史过程,指出“狐鸣”这一占项在《隋书》《新唐书》等官方史书材料大多与国运衰亡相对应,以至于成为后世熟知的典故。但早期狐鸣占尚且存在占辞扩大化、占验结果对应单一的问题,并未形成完整的占法体系。

在梳理清楚大叙事逻辑下的“狐鸣”占项之后,游教授转换视角讨论“狐鸣”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及其在占法中的运用,并以羽44《百怪图》“占狐鸣怪第廿九”为典型案例,系联P.4667等写卷,分析其厌禳之法与占法渊源,指出狐鸣占从《天地瑞祥志》“厌狐法”到《百怪图》“狐鸣占”,再到《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》卷上“狐怪符十通”之间的承继序列关系,梳理了6世纪中叶以后狐鸣占体系化的大致过程。最后游教授指出“狐鸣占”在宋代以后基本消亡,不再作为一种占法而独立存在,往往散入类书之中成为民间知识的组成部分。

互动讨论环节孙齐老师从收集材料、文章撰写思路方面谈了几点感受,在场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与游自勇教授进行交流。此次报告在浓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,提供给同学们开阔眼界、学习思路的良好机会。


作者:郝展韬